<acronym id="qu2ai"><small id="qu2ai"></small></acronym>
<sup id="qu2ai"></sup>
電話:0314-205 8830 0314-205 8850
關閉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職場資訊 > 政策法規

關于印發《河北省2013年度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來源:鴻雅招聘網 時間:2013-08-06 作者:hyadmin 瀏覽量:
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河北省財政廳
冀人社字〔2013〕112號

關于印發《河北省2013年度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項目實施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


按照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河北省財政廳關于開展2013年度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培訓基地認定和培訓任務申報工作的通知》(冀人社字201374號)要求,全省各地認真做好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實施的前期準備,順利完成了2013年度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項目實施縣(市)及定點培訓機構認定任務申報等各項基礎工作。

現將《河北省2013年度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執行過程中有什么問題,請及時與省廳聯系。

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河北省財政廳

2013年4月22日

(此件主動公開)

河北省2013年度農村勞動力

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實施方案

一、總體思路

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的要求,堅持市場就業與政府促進相結合、擴大就業與提高素質相結合、強化服務與體制創新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工作力度,建立高效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通過提高其技術能力和職業素質,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向當地二、三產業轉移,幫助其離土不離鄉,實現高質量就業,為推進城鎮化建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人力資源支持。

二、培訓對象

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的培訓對象為:勞動年齡內具有河北戶籍,準備轉移到當地縣域內二、三產業就業的農村富余勞動力;或在當地縣域內企業初次就業半年以內的農村勞動力,本著自愿的原則,可報名參加農村勞動力轉移免費就業技能培訓。同一人員在一個自然年度內只能參加一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免費就業技能培訓。

三、培訓任務及進度要求

根據省財政資金安排情況,2013年度全省將對2萬名農村勞動力開展免費技能培訓。按照《關于開展2013年度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培訓基地認定和培訓任務申報工作的通知》(冀人社字201374號)要求,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從設區市初審推薦的縣(市)中選定了50個當地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任務比較重,且縣域內二、三產業用人需求量比較大的縣(市),作為2013年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項目實施縣(市)。并通過項目實施縣(市)初審推薦,設區市人力資源、財政部門共同審核,從每個縣(市)擇優選定2-3個定點培訓機構承擔培訓任務,各項目實施縣(市)及定點培訓機構承擔的培訓任務詳見附件1。

2013年度我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任務要求于2013年11月15日前完成。

四、補助標準

2013年度我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實行免費培訓,培訓的補助標準為725元/人,所需資金經省政府批準后由省級財政撥付。

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增加培訓項目或擴大培訓任務。各地增加的培訓項目和培訓任務所需的培訓費用及工作經費,由同級財政負責配套解決。

五、培訓標準

(一)培訓專業。各地開展的培訓專業范圍,要符合《河北省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實施方案》(冀人社發[2010]33號)要求,或根據當地實際,從2010年省就業服務局組織各地申報開發的農村勞動力《培訓規范匯編》(省級篇)中選定需要培訓的專業。培訓機構可以自主選定符合國家標準的規范教材或根據當地實際組織開發編寫教材,開發編寫的教材使用前需報縣級培訓主管部門批準備案。

(二)培訓時間。每期培訓期限不少于15天。培訓方式包括理論授課、現場授課、參觀實習等多種方式。其中,理論授課課時不低于100學時。

(三)培訓目標。培訓完成后,培訓學員要達到掌握擬就業或已上崗企業的崗位技能要求,具備上崗獨立作業能力,通過培訓促進就業和穩定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和“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

六、項目監管

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的管理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項目實施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負責做好當地培訓工作的組織實施和定點培訓機構的日常監管;各設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負責轄區內項目實施縣(市)(含省財政直管縣)的指導和監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負責全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的指導和督導檢查。

(一)實行開班審批

培訓機構在開展培訓前,要將選用的培訓教材和編制的教學大綱等資料報縣(市)主管部門審核,并將《2013年度河北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開班申請表》(附件2),報設區市主管部門審批備案后方可開班。培訓機構每期培訓班開班時,縣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安排工作人員到班講解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的相關政策,并核實學員情況。

(二)完善管理制度

為確保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實施效果,各級各有關參與單位要認真執行以下工作制度。

1、公示制度

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財政部門要指導監督項目參與單位認真執行公示制度,同時,要采取多種方式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的補貼標準、培訓時間安排等信息的發布和宣傳,在引導社會優質培訓資源參與培訓教學的同時,積極吸引農村富余勞動力積極參加培訓。省就業服務局將通過“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河北就業網”等途徑,向社會公布承擔任務的培訓機構信息,并公布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

2、跟蹤監管制度

各項目實施縣(市)要認真執行跟蹤監管制度,強化對培訓情況的全程跟蹤監督,要在認真落實好全程監管的基礎上,填寫《2013年度河北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監管情況表》(附件3)。

3、臺帳資料管理制度

各設區市應建立規范統一、信息完整、內容真實的《2013年度河北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臺帳》(附件4)。培訓臺帳可根據當地實際增加項目內容,但不得刪減、漏填。每次培訓結束后由班主任和培訓學員分別簽名。培訓檔案要按培訓班次整理,確保一班一檔。

4、信息報送制度

各項目實施縣(市)就業服務局每月向設區市就業服務局上報工作進展情況;各設區市就業服務局將轄區內項目實施縣(市)信息匯總審核后,形成《2013年度河北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報表》(附件5),于每月3日前,將上月工作進展情況以電子表格形式上報省就業服務局就業訓練處。

省就業服務局將建立河北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實名制管理信息系統。各培訓機構完成培訓任務后,于十個工作日內,將參加培訓人員有關信息填寫《2013年度河北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臺帳》,同時將電子版逐級上報縣(市)、設區市就業服務局,各設區市就業服務局匯總后,統一報省就業服務局。

(三)嚴格檢查驗收

縣(市)主管部門在日常監管中,對完成質量不高或達不到規定要求的培訓基地,要督促其及時整改。對驗收合格的,出具驗收合格證明;對未按培訓計劃開展培訓的要出具整改通知,督促培訓機構進行整改補訓,直至合格為止。

檢查驗收主要通過檢查培訓檔案、核實培訓臺帳、走訪或電話訪問培訓學員等方式進行,其中走訪或電話訪問的人數比例原則上不低于學員總數的10%。

檢查驗收按以下內容和標準執行:

1、培訓實施。認真落實教學計劃,能夠按照培訓計劃落實教學環節和學時;選聘熟悉所培訓專業的教師,承擔教學工作;班級管理比較規范,未出現重大事故。

2、培訓檔案。培訓資料完整,有詳細的教學計劃、規范的培訓教材、完備的考試考核材料(試卷、成績冊、監考和評判老師資料等)和培訓過程影像資料,培訓臺帳記錄的學員信息完整、真實,是否按要求統一了培訓檔案格式,且實行了“一班一檔”,并按以下順序裝訂。

(1)目錄;

(2)公示內容的復印件;

(3)培訓機構的辦學資質復印件;

(4)《2013年度河北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開班申請表》;

(5)教學計劃;

(6)授課教師資質復印件;

(7)《2013年度河北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監管情況表》;

(8)有班主任和參訓學員簽名的臺賬;

(9)理論課堂、結業考試等重要環節的影像資料(照片上須注明拍攝日期,打印到A4紙上);

(10)培訓機構對參訓學員抽查或回訪的記錄;

(11)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聯合出具的驗收合格證明;

(12)參訓學員的身份證復印件(可單獨成冊);

(13)參訓學員的結業考試卷及成績單(可單獨成冊);

(14)參訓學員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復印件(可單獨成冊)。

3、學員反饋。培訓情況屬實,通過培訓掌握了一技之長,就業能力顯著提高,滿意度達到70%以上。

培訓任務完成后,各項目實施縣(市)、設區市項目主管部門按照培訓計劃逐級組織驗收。省局將從12月份開始,對全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進行省級檢查驗收。

(四)實行動態管理

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實行動態管理,全省各級相關部門依據管理職能和工作分工,按照“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原則,抓好轄區內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組織管理和監督檢查。

每期項目實施終結后,縣(市)主管部門要對各培訓機構工作情況進行打分排序,對工作質量不高的培訓機構提出整改意見或予以淘汰;各設區市主管部門對項目實施縣(市)進行定期監督檢查或不定期抽查,每年進行綜合評比排序,對培訓進度不符合要求、質量不高或管理不善的項目實施縣(市)進行替換,建立動態優選的管理工作機制。

七、培訓資金撥付

培訓機構按照計劃完成培訓任務后,向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提出驗收申請,由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組成的檢查組驗收。驗收合格后,培訓機構經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向當地財政部門申請撥付補助資金。

各培訓機構在驗收前應提交以下材料:

1.培訓機構的辦學資質復印件;

2.教學計劃;

3.《2013年度河北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開班申請表》;

4.《2013年度河北省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監管情況表》及培訓情況影像資料;

5.有參訓學員簽名的培訓臺帳;

6.參訓學員的身份證復印件;

7.參訓學員的結業考試卷及成績單;

8.參訓學員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復印件;

9.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聯合出具的驗收合格證明;

10.定點培訓機構在銀行開立的賬戶。

八、有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按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和省就業局的工作部署,這項工作被列為今年的重點工作,是全省就業提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是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提高我省農村人力資源開發水平,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要按照政策的要求和工作職責,認真做好當地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培訓工程的組織實施。

(二)嚴格管理,規范培訓

各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要緊密配合,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加大對專項資金的監管力度,堅決杜絕管理機構與培訓機構或個人截留、擠占、挪用、套取、騙取資金現象。對驗收不合格或沒有完成任務的,將收回所撥資金;對違反規定的,將取消相應定點培訓機構資格,依法追回資金,并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三)結合實際,突破創新

一是圍繞省委開展的基層建設年活動,結合幫扶村的實際情況,著重做好幫扶村農村富余勞動力的組織管理,通過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能力。二是組織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開展送培訓“下鄉進村”活動,要求培訓地點貼近農民,方便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三是繼續把農村富余勞動力中的黨員黨性教育、技能培訓相結合,推進“雙育工程”的實施,依托基層黨支部的動員和組織優勢,實現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和黨員教育的相互促進作用。

(四)抓住重點,提高實效

各設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財政局要按照政策的要求,加強培訓組織。一是要圍繞當地經濟發展全局和重大項目開展培訓,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持。二是要與當地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較多的龍頭企業加強協作,與企業共同做好即將入職和新招聘農村勞動力的培訓教育,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三是要注重發揮當地基層勞動保障平臺貼近農民、掌握農村富余勞動力資源信息的優勢,依托其做好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信息發布、摸底調查,報名組織等項基礎工作。四是要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質量。

省就業服務局聯系電話:0311-88616009,88616151(傳真)。

聯系人:張國慶;Email:hebygb@126.com。

省財政廳社保處聯系電話:0311-66651129。

聯系人:趙景林。Email:hbzjl@qq.com。

微信掃一掃分享資訊
客服服務熱線
0314-205 8830 0314-205 8850
星期一—星期五 8:30—17:00
微信公眾號
手機瀏覽

Copyright ? 2012-2024 cdhyjo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備13015469號-1 冀公網安備:13080002701071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迎賓路匯強大廈A座7層 EMAIL:188810508@qq.com

ICP經營許可證:冀B2-20200309 人力資源證: 130802201111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掃一掃

<acronym id="qu2ai"><small id="qu2ai"></small></acronym>
<sup id="qu2ai"></sup>
{关键词}